行业动态
水质色度与浊度的区别(水质色度与浊度检测限值)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9-22
色度是衡量水体 “颜色深浅” 的指标,仅与水中溶解态有色物质相关,视觉上水会呈现特定颜色,但即使颜色深,水体也可能保持清澈透明,无浑浊感;浊度是衡量水体 “浑浊程度” 的指标,仅与水中悬浮或胶体颗粒相关,视觉上水会呈现不清澈、朦胧的状态,光线照射时易产生散射,与颜色无关,甚至无色的水也可能因悬浮颗粒而浊度高。水质色度与浊度虽均用于衡量水质外观,但其本质、成因、检测方式及影响完全不同,本篇主要介绍一下。
一、产生原因不同
色度:主要来自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自然情况下,多由土壤腐殖质溶解(使水呈黄褐色)、金属离子(如铁离子让水显黄色)、藻类色素导致;人为污染则多来自纺织印染废水(染料)、食品加工废水(如果汁废水)、造纸废水(木质素色素)。
浊度:主要来自不溶于水的悬浮或胶体颗粒。自然情况下,多因暴雨冲刷泥沙入河、水体底泥扰动、藻类大量繁殖(水华时颗粒增多)导致;人为污染则多来自建筑施工废水(泥沙)、工业废水(悬浮颗粒)、生活污水(悬浮物)、水产养殖废水。
二、检测方法不同
色度:常用 “铂钴标准比色法”,将水样与固定颜色深度的 “铂钴标准溶液” 对比,以 “度” 为单位;若水样颜色特殊(如红色、蓝色),则用 “稀释倍数法”,即稀释水样至接近无色时的倍数作为色度值。
浊度:常用 “散射光法”,测量光线穿过水体时的散射强度,再与 “福尔马肼标准液” 的散射强度对比,单位为 “NTU(散射浊度单位)”。
三、对水质的影响不同
色度:主要影响 “感官体验”,比如饮用水颜色异常会降低人们的接受度,多数自然有色物质(如腐殖酸)无直接毒性;但少数工业染料可能有毒性,且有色物质会增加水处理难度。
浊度:直接关联 “水质安全”,悬浮颗粒易吸附细菌、病毒、重金属(如铅、镉),饮用后会增加健康风险;同时,浊度高会遮挡阳光,导致水生植物死亡,破坏生态,还可能堵塞水处理设备。
四、水质色度与浊度检测限值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饮用水的色度限值为 15 度,特殊情况下不超过 20 度。浑浊度限值为 1NTU。对于地表水,根据《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常规五参数现场比对技术要求 (试行)》,浊度限值判定为便携比对仪器测量值,当浊度≤30NTU、浊度≥1000NTU 时,不考核;30NTU < 浊度≤50NTU,允许误差为 ±30%;50NTU < 浊度 < 1000NTU,允许误差为 ±20%。
下一条:没有了!
本文网址:http://www.codjcy.com/hydt/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