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水体富营养化危害(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措施)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7-07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复杂且严重的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导致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营养盐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性,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总磷、总氮等营养物质超标,这些物质主要来自未加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有机垃圾和家畜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肥等。缓慢的水流状态,如水的流速和水库水深,为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适宜的温度,水温升高可以促进藻类的生长繁殖,尤其在20℃~35℃范围内,生物量随温升有较大增加,同时藻类多样性指数下降,优势种突出。
水体富营养化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降低水体的透明度,使水质变得浑浊。
水体气味变得腥臭难闻,影响人们的感官体验。
向水体释放有毒物质,如藻类产生的生物毒素,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消耗水体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紊乱。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措施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通过减少或截断外部输入的营养物质,降低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这需要从源头抓起,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等。
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通过工程性措施、化学方法和生物性措施等减少水体内部营养物质的积累。例如,可以挖掘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层曝气、注水冲稀以及在底泥表面铺设塑料等工程性措施;利用化学药剂杀藻、凝聚沉降等化学方法;以及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的生物性措施等。
建立人工生态体系:通过栽种水生植物、养鱼、养鸭等产生多条食物网,形成错落有致的生态系统。这不仅可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还可以增加水体的生物多样性。
投放水生动物:螺、蚌等底栖动物可以过滤悬浮物质,进食生物碎渣,其分泌物有絮凝作用;虾和多个类型的鱼种可以进食藻类植物、碎渣、浮游生物等。这些水生动物作为健康水生态系统的补充构成部分,对于改善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浮岛修复和沉水植物的修复:通过人工浮岛技术将水生植物或改进训化的陆生植物移栽到河面浮岛上,以及利用沉水植物修复技术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通过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建立人工生态体系、投放水生动物以及人工浮岛修复和沉水植物的修复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本文网址:http://www.codjcy.com/xwzx/1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