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如何在供水管网中避免硫醚产生(自来水厂消毒工艺介绍)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8-02
水厂能从工艺源头(如投加氧化剂)减少硫醚前体物或直接去除硫醚吗?如何避免副作用?次氯酸钠、臭氧、高锰酸钾等氧化剂确实对去除硫醚有效。当进水硫醚浓度不高时,经过水厂工艺处理后出厂水就检测不到。但存在一个关键矛盾:水中常规有机污染物浓度(微克/升至毫克/升)远高于硫醚(纳克/升)。氧化剂会优先与高浓度污染物反应,导致对低浓度硫醚的氧化效率相对较低。
因此,不能为了追求去除硫醚而盲目加大氧化剂投加量。过度投加不仅对低浓度硫醚去除率提升有限,反而容易引发副作用,如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卤乙酸等)增加、溴酸盐超标,甚至可能导致水体颜色变红等问题。需要在去除效果和副产物控制间找到平衡。根据我们的研究,影响管网中硫醚产生的因素包括微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照、氧气、流速、管材、营养物质等)。非生物因素的改变常会通过影响微生物活动,最终导致硫醚浓度的变化。因此,防控需要系统性思维。
针对硫醚这种突发性异味,需要在管网末端加装在线嗅味监测仪吗?技术难点在哪?在水源地、水厂进水端、管网关键节点等增设在线嗅味监测仪器是有需求的。然而,目前国内外市面上的相关产品存在技术瓶颈:
1.检测精度与实用性:现有设备对痕量嗅味物质(ng/L级别)精度不够,往往需要复杂的前端浓缩富集步骤,难以实现现场快速、便捷应用。
2.成本与效率:虽然已有集自动采集、前处理和检测于一体的仪器,但普遍价格昂贵,单次检测时间较长,无法满足多点布置和实时监测的需求。
据了解,专门用于水中嗅味检测的传感器正在研发中,有望解决这些核心技术难点,期待能早日投入应用。构建从应急到长效的全链条防控方案,技术层面有哪些关键点?
1.强化痕量嗅味物质监测能力:常规水质指标无法快速准确反映这类污染。亟需研发成本低、稳定性好、运维方便的在线嗅味监测设备和方法。
2.实施全过程一体化防控:整合水源调控(如切换或调配)、水厂工艺优化(预氧化、活性炭吸附等应急手段)、管网科学运维(稳压、稳流、定期清洗)。
3.加强科普宣传与公众沟通:在新媒体时代,舆论压力大。通过平时科普,建立公众对供水知识的正确理解,减少误解和恐慌,非常重要。
普通家用活性炭滤芯/膜处理对降低自来水的异味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针对硫醚类嗅味物质,去除效果通常不佳。余杭自来水异味事件,凸显了超低嗅阈值物质对供水感官水质的独特挑战。从精准溯源到科学应急,再到长效防控与透明沟通,供水行业在应对此类“嗅觉危机”时,仍需依靠科技进步与系统化管理双轮驱动。
下一条:没有了!
本文网址:http://www.codjcy.com/xwzx/1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