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水质总氮检测方法、原理及适用范围(水质总氮检测影响因素)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10-21
总氮,简称为TN,水中的总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总氮的定义是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本篇主要介绍一下水质总氮检测方法、原理、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
一、《水质 总氮的测定 流动注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668-2013)
1.适用范围: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2.测量范围:0.12mg/L-10mg/L
3.原理:在封闭的管路中,将一定体积的水样注入连续流动的载液中,水样中的含氮化合物和试剂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进入流动检测池进行光度检测。
二、《水质 总氮的测定 连续流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667-2013)
1.适用范围: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2.测量范围:0.16mg/L-10mg/L
3.原理:水样与试剂在蠕动泵的推动下进入化学反应模块,在密闭的管路中连续流动,被气泡按一定间隔规律地隔开,并按特定的顺序和比例混合、反应,显色完全后(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进入流动检测池进行。
三、《水质 总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 199-2005)
1.适用范围: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海水
2.测量范围:0.2mg/L-100mg/L
3.原理:向水样中加入碱性过硫酸钾,通过高温高压消解或在线紫外消解等一系列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用载气将该气体(一氧化氮)载入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的吸光管中测吸光度。
四、《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36-2012)
1.适用范围: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2.测量范围:0.2mg/L-7mg/L
3.原理:在120-140°C下,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使样品中含氮化合物的氮转化为硝酸盐,然后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nm和275nm处测定其吸光度,求出校正吸光度A,并按A值查校准曲线并计算总氮含量。
五、水质总氮检测影响因素
1.水样
水样应尽快检测,如需延迟应将水样调节pH≤2,保存时间不宜超过5天,测试前用氢氧化钠或硫酸溶液调节pH值至5~9。
2.实验室用水
标准规定试验用水为无氨水,新鲜蒸馏水也可。
3.金属离子
水样中含有六价铬离子及三价铁离子时,可加入5%盐酸羟胺溶液1-2mL以消除其对测定的影响。
4.悬浮物
测定悬浮物较多的水样时,在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沉淀。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取上清液进行比色测定,得出总氮含量。
下一条:没有了!
本文网址:http://www.codjcy.com/xwzx/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