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分为几类)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7-05
地表水,是指陆地表面上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亦称“陆地水”,包括各种液态的和固态的水体,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冰盖等。地表水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地表水的动态水量为河流径流和冰川径流,而静态水量由各水体的蓄水能力来表示。世界1.49亿平方公里土地中,约62%是河流、湖泊和沼泽地,12%被冰川覆盖,剩下的26%是沙漠和半沙漠。
地表水是由多年来的自然降水和降雪积累起来的,自然地消失在海洋中或蒸发渗入地下。虽然任何地表水系统的自然水来源仅来自于该集水区的降水,但仍有其它许多因素影响此系统中的总水量多寡。这些因素包括湖泊、湿地和水库的蓄水能力、土壤的渗透性以及集水区地表径流的特征,人类活动对这些特征有重大影响。人类为了增加存水量而兴建水库,为了减少存水量而放光湿地的水。人类的开垦活动和沟渠的建设增加了水的径流数量和强度。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生态环境部表示,2022年上半年,3641个国家地表水评价考核断面中,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5.7%,同比增加4.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1%,同比减少0.8个百分点,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但同时,全国地表水生态环境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地区汛期污染强度大,消除劣Ⅴ类工作滞后。
本文网址:https://www.codjcy.com/gsxw/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