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污水处理厂总氮和氨氮的关系(什么是总氮、氨氮、硝态氮、凯氏氮?)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7-05
水体中的氮元素由于是造成富营养化的元凶,往往是水污染控制行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的关注重点,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有机污染物。目前,国标针对水质中氮的分析主要分总氮、氨氮、硝态氮、凯氏氮4个方面,同时大家也很关心污水处理厂总氮和氨氮的关系,今天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总氮
总氮是指可溶性及悬浮颗粒中的含氮量(通常测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无机铵盐、溶解态氨几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氮的总和)。可溶性总氮是指水中可溶性及含可过滤性固体(小于0.45µm颗粒物)的含氮量。总氮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2、凯氏氮
凯氏氮是以凯氏法测得的的含氮量。它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被转化为铵盐而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此类有机氮主要指蛋白质、胨、氨基酸、核酸、尿素以及大量合成的,氮为负三价的有机氮化合物。不包括叠氮化合物、联氮、偶氮、腙、硝酸盐、腈、硝基、亚硝基、肟和半卡巴腙类含氮化合物。由于水中一般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多为前者,因此,在测定凯氏氮和氨氮后,其差值即称之为有机氮。
3、氨氮
氨氮是指游离氨(或称非离子氨,NH3)或离子氨(NH4+)形态存在的氨。pH较高,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铵盐的比例高。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pH值及水温愈高,毒性愈强。
4、硝态氮
(1)硝酸盐
水中硝酸盐是在有氧条件下,各种形态含氮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氮化合物,通常用以表示含氮有机物无机化作用最终阶段的分解产物。当水样中仅含有硝酸盐而不存在其他有机或无机的氮化合物时,认为有机氮化合物分解完全。如果水中含有较多量的硝酸盐同时含有其他含氮化合物时,则表示有污染物已经进入水系,水的“自净”作用尚在进行。
(2)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亚硝态氮不稳定,可以氧化成硝酸盐氮,也可以还原成氨氮。因此,在测定其含量的同时,并了解水中硝酸盐和氨的含量,则可以判断水系被含氮化合物污染的程度及自净情况。
污水处理厂如何有效处理总氮和氨氮呢?
想要直接整体处理的话,可以直接考虑工艺建造,但是整体的处理时间和成本会比较高;利用某些生物菌种也能对总氮和氨氮的降解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日常的维护需求比较大,一般需要长期安排技术人员在现场操作; 先测试总氮和氨氮的浓度,如果浓度差值不大,建议直接用氨氮去除剂处理,这样氨氮处理下来了,总氮也会随之降低。
本文网址:https://www.codjcy.com/hydt/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