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关于水质检测指标你知道多少?这篇文章全都告诉你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7-05
水质检测指标
水质必测指标一般可分为四类: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细菌学指标。
1、感官指标
饮水一般卫生性状,如色度、浑浊度、臭味和肉眼可见物等,通常可以用眼、鼻、舌等感觉器官去直接观察,所以通常把这一类指标称为感官性指标。这些感官性状的改变往往使人们容易发觉并容易产生厌恶反应。
色度
水的色度,就是水的颜色。一般分为假色(表色)和真色两种情况。假色是由于水中所含的悬浮性物质形成的,故称“表色”。出去悬浮物以后的水便无色了。真色是由于水中的某些溶解性物质、相溶胶体而造成的。真色在净化过程中不容易除掉,有的水具有这两种色度。 我国饮水标准规定色度不超过15,即用肉眼观察不到色的感觉。(山泉水福建地方标准色度不超过10)。
浑浊度
水质透明或是浑浊与水中含有泥沙、有机物、矿物盐等物质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悬浮于水中的颗粒物容易吸附细菌等微生物,因而浑浊度不单是感官指标,而且也反映有致病的危险性。浑浊度会影响水的消毒效果、增加氯的消耗量,一般规定饮用水的浑浊度不大于1。
臭和味
臭,是指对嗅觉的不良刺激而言。水的臭味可分为泥土味、沼泽气味、粪臭味、芳香气味、腐败味、鱼腥气味、硫化氢臭味等多种情况。清洁的水是无臭味的,根据臭味的特征往往能辨别其来源,为处理水质提供依据。
味,是指对舌下味觉的刺激而言。清洁的天然水是没有特殊味道的。所以,饮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应无异味就是这个道理。
水的味基本上分为甜、咸、苦、酸、涩五种。水味是由水中含有某些化学物质和其他有机杂质形成的。水味强弱的表示方法也和水臭一样,分为无味、极微、微、明显、强、极强六个等级。
肉眼可见物
肉眼可见物主要指水中存在的、能以肉眼观察到的颗粒和其他悬浮物质。水中含有肉眼可见物会影响饮用水外观,表明水中可能存在有害物质或生物的过多繁殖,为保证健康及饮水的可接受性,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水中不应含有沉淀物、肉眼可见的水生生物及令人厌恶的物质,及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2、化学指标
PH值
PH是氢离子浓度的表示方法。天然水的PH值多数为6.0-8.5。引起饮水PH值变动的原因很多。当饮水受到含酸或含碱物质污染时,PH值就会发生变化。PH值升高,说明水质受到碱性物质的污染;PH值降低时,说明水质受到酸性物质的污染。当水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而使水的碱性增强,PH值就会提高。 PH值在6.5-9.5并不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但多数天然水或饮用水都为中性。
总硬度
水中的硬度通常用每升水中含的氧化钙数计算,含10mg/L氧化钙为一度,主要是表示水中钙盐和镁盐含量多少的一个指标。通常根据硬度的大小,把饮用水分为硬水和软水两类。当水的硬度低于8度时,叫做“软水”;高于8度时,叫做“硬水”。实验证明,当超过1200mg/L时能影响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率。一般认为,超过700mg/L的硬水对机体有不良影响。
饮用水过硬会引发大骨节病、克山病和心血管疾病;硬水也会使食物变味;用硬水洗衣服不仅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洗脸和洗澡会使皮肤产生不舒适的感觉,毛发也容易变脆、折断。鉴于上述情况,我国饮水卫生标准规定,水的总硬度不能超过25度。即以氧化钙计算,不超过250mg/L。
铁
水中含有少量的铁对人体并无害处但是当水中的含铁量过高时,则会带来一些不良作用。 研究表明,含铁量超过0.5mg/L时,就会使饮水感官性状恶化,发生特殊的铁锈味。达到1mg/L时便有明显的金属味并呈铁锈色。当铁含量高而使色度增加到30度以上时,水质会变红。我国规定饮用水中含铁量不超过0.3mg/L。
锰
锰的感官性性状与铁类似。当水中的锰浓度超过0.15mg/L时,能使衣服和固定设备染色,在较高浓度时使水产生不良味道。锰的氧化物有一定毒性,以氯化锰毒性最大,它可使肝脏发生脂肪病变,引起内脏器官充血。所以,卫生标准规定用作饮用的水其中锰的含量不能超过0.1mg/L。
铜
一般认为,铜的毒性较小,每人每日摄入20mg的铜也不至于引起危害。但是,水中含铜超过1.5mg/L,就会使饮水产生金属异味,但铜含量再高,达到每天摄入100mg铜时,则可引起恶心、腹部不适;长期饮用高铜水还会引起肝脏病变。所以,我国卫生饮水标准规定,饮水铜含量不得超过1mg/L。
锌
锌也是影响水质感官性的一项指标,水中含锌量达到10mg/L时,则可引起水质浑浊,这种情况称为“锌浑浊”;超过5mg/L时,则可出现特殊的金属涩味根据水的感官性指标要求,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水中含锌量不超过0.1mg/L。
氯化物
水中氯化物含量,是指含氯的盐类而言,食盐便是其中一种主要的氯化物。天然水中氯化物的含量,通常受地区分布影响,沿海地区水中氯化物含量较高,而山区水中氯化物含量低。但是,在一个地区内,特别是在一个水源中,水中氯化物的含量通常是比较恒定的。根据水中氯化物含量的变化,对于判断水质是否受到污染是有一定意义的。 水中氯化物含量变高,不仅可以使水变咸,而且影响胃液分泌,不利消化;还对配水系统设备具有腐蚀作用。饮用水中氯化物含量应低于250mg/L。
硫化物
水中硫酸盐的浓度为200-300mg/L时,大多数人均不能察觉有味道;300-400mg/L时开始被察觉;500mg/L时较为明显,勉强能接受;大于750mg/L时即有轻致泻作用。我国饮水卫生标准规定水中硫酸盐含量应小于250mg/L。
溶解性总固体
溶解性总固体是指水中溶解性物质的总量,其中主要是矿物质。地面水和雨雪水矿物质少,地下水多。一升水中含矿物质在1000mg以下者,称为“淡水”,是较好的水源;一升水中含矿物质超过1000mg者,叫做“矿化水”,矿化水不宜长期做饮用水源。 水中溶解性矿物质主要是钙、镁、钠的重碳酸盐、氯化盐和硫酸盐等盐类。我国饮水一般卫生标准规定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应小于1000mg/L。
耗氧量
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的量。它是测定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间接指标,代表水体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总量。
氨氮
氨氮是天然水被人畜粪便等含氮有机物污染后,在有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形成的中间产物。水中氨氮增高时,表示可能受到人畜粪便的污染。所以,净水厂设计时需考虑水源取水点周围的环境卫生。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氨氮含量应小于0.5mg/L。
挥发性酚类
天然水中并不含有酚类物质,水中的酚主要是含酚物质污染的结果。酚类化合物本身毒性并不大。但是,水中含酚可以引起水的感官性恶化,产生恶臭味。特别是饮用水使用漂白粉、漂白精等氯化消毒剂消毒时,氯与酚形成氯酚,这是一种恶臭物质,能引起胃肠功能不良。水中含酚不得超过0.002mg/L。
挥发性酚并不是一种化合物,而是苯酚和它的同系物的总称。由于这些酚在水质检验中能被蒸馏而检查出来,所以称之为“挥发性酚类”。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天然水中不含有合成洗涤剂。随着合成洗涤剂工业的发展,有些地面水和浅层地下水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
3、毒理学指标
毒理学指标中包括的物质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这类物质的含量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在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共选择15项化学物质指标,包括氟化物、氯化物、砷、硒、汞、镉、铬、铅、银、硝酸盐、氯仿、四氯化碳、滴滴涕、六六六等等。
4、细菌学指标
由饮水传播传染病是饮水卫生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在中国农村地区,介水传染病仍是最主要的疾病,因而微生物学指标是组成饮水检验的重要部分。 饮水中存在的对健康影响的微生物有细菌、病毒、原生物以及藻类等等。目前,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以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作为饮水卫生检验的主要指标。
5、与消毒有关的指标
游离性余氯
实验证明,接触30min,游离性余氯在0.3mg/L以上时,对肠道病原体、钩端螺旋体、布氏杆菌等均有充分的杀灭作用。游离性余氯的嗅觉阈味和味觉阈味均为0.2—0.5mg/L,慢性毒性阈浓度为2.5mg/L.所以规定用氯消毒时接触30min后,游离性氯应不低于0.3mg/L。
臭氧
用臭氧消毒要求与水接触至少12min。如果水中的臭氧浓度达到1mg/L以上便能杀灭芽孢 病毒、真菌等一切有害微生物。
与水接触至少30min,要求二氧化氯残留量小于0.7mg/L。
本文网址:https://www.codjcy.com/xwzx/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