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水质重金属超标怎么检测(水质重金属超标怎么处理)
作者:霍尔德电子 更新时间:2025-07-05
采矿、冶炼、有色金属生产、机械制造、化工、电子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重金属废水,在未经合格处理或意外泄露等情况下排放便会对地下水及地表水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另外,随着自来水管道老化,也会给自来水带来铅、锰、铜等“二次污染”,所以日常水质重金属检测至关重要。
水质重金属超标怎么检测?
1.原子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是目前痕量元素分析的重要方法,它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是检测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测定高浓度元素时干扰小、信号稳定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的灵敏度较低, 直接用于测定试样中微量铅,提高灵敏度是关键。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价格较高, 分析速度慢,但检出限低;原子发射光谱法是利用气态原子在受到热或电的激发时发射出的特征辐射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汽在辐射能激发下所产生荧光的发射强度来测定待测元素的一种分析方法。
2.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检测的基本原理是比尔 - 朗伯定律(A=εbc)。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是一种相对比较廉价的检测方法,水样中大部分离子均可用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且检出限可达到很低。
3.质谱法
质谱法是将待测物质的分子转变成带电粒子,利用稳定的磁场(或交变电场)使带电粒子按照核质比的大小顺序分离开来,并形成可以检测的谱图。在重金属检测中一般使用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将电感藕合等离子体与质谱联用,利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使样品汽化,将待测金属分离出来,从而进人质谱进行测定。
4.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是一种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确定其组成与浓度的方法。电化学分析法检测重金属主要包括伏安法、极谱法和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等。电化学分析的测量信号是电导、电位、电流、电量等电信号,所以电化学分析的仪器装置较为简单,易于自动化和连续分析,是一种公认的快速、灵敏、准确的微量和痕量分析方法。
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CP)在铅的特征谱线处有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其吸收值与铅含量成正比,通过标准曲线法确定试样中铅含量。ICP法的检出限可达 0.1~1 μg/g。ICP 分析速度快,可以同时快速分析多种元素,检出限低,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可达 4~6个数量级,样品消耗少。通过和其它水质重金属检测方法联用,检出限可达更低的数量级,重复性更好。
水质重金属超标怎么处理?
1.沉淀法
主要通过向重金属污水中投加一定的絮凝剂、还原剂等化学物质,使相应污染物质与投加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后沉淀,以进行污染物质的处理或再利用。一般来说,沉淀法主要包括还原-沉淀法、絮凝浮选沉淀法、氢氧化物沉淀法等不同方式。
2.物理化学法
是利用生物质的物理特性以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通常来说,生物吸附剂相比于沉淀法具有可降解,不发生二次污染的特点,且其来源广泛,获取更为容易,生物吸附剂的使用也能够更有效回收重金属物质。
3.电化学处理技术
主要包括电解法、膜分离技术及电沉积。目前,膜分离技术是较为高效的一款电化学处理技术下的重金属污染分离技术。该技术利用高分子所具有的选择性特性以进行物质分离工作,其中电渗析法适配处理电镀工业废水、反渗透法适配处理重金属废水,而膜萃取技术在金属萃取方面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市场。
4.生物化学法
微生物及藻类处理,可通过生物絮凝、吸附等特点实现重金属物质的转化。据了解,微生物处理工艺得到工业应用较多的是生物硫化法。其中,生物絮凝法也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处理方法,其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进行絮凝沉淀,安全方便无毒、不产生二次污染、絮凝效果也较好。
随着社会对污染源头控制力度的加大,重金属污水从源头减量是必然的,再辅以多种高效、无污染的重金属污水处理方法进行末端管控,重金属污染防治成效正在显现。
本文网址:https://www.codjcy.com/xwzx/1073.html